人民日报把脉中超:治理标本齐下 限薪需配套措

人民日报聚焦 人民日报聚焦

  编者按

  今年世界杯女排登顶万众欢腾,男篮失利叹息无数,男足出线之路依旧荆棘密布。足篮排三大球,关注度高、影响力大,是建设体育强国不可或缺的内容。三大球也是最早启动职业联赛改革的项目,但20多年过去,发展水平参差,总体而言难如人意。问题出在哪里?

  校园如何普及,青训如何提高,联赛如何固本培元,社会化发展模式如何建构……诸多问号背后,“规律”是时常被提起的一个词。从认识规律、尊重规律到把握规律,知易行难。人民日报推出“把脉三大球”系列,了解参与三大球各方力量的心得感受,共同探讨改革发展之路。

  “让联赛更职业”应当如何发力

  ——把脉三大球·联赛篇

  记者|刘硕阳 陈晨曦 王亮

  健康的联赛是三大球发展的根本。上世纪90年代,三大球先后试水面向市场的联赛改革,1994年,全国足球甲A联赛创办,揭开了三大球职业化的序幕;一年之后,中国男子篮球甲级联赛应运而生;又过了一年,中国男、女排球联赛正式启程。20多年过去,三大球联赛都留下了“独家记忆”,也经历了不同的曲折。面向未来,如何以更加职业化的标准去规范发展路径,收获市场和球迷的认可,成为更好的人才培养平台,三大球联赛仍然在路上。

  俱乐部财务健康是良性发展之基

  一段时间以来,“限薪”成了中超联赛和中职篮共同的话题。转会市场虚火旺盛,球员身价“超载”,据了解,目前中超联赛工资平均水平已达到日本联赛的3倍之多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由于高水平球员供给不足所致,另一方面,也与引援市场的无序竞争有关。因此,治理之策当标本齐下,限薪是国际通行的做法,同时,也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,才能真正发挥作用。

  今年10月17日,中职篮召开股东大会,决定从2020—2021赛季开始设置“工资帽”,设定单一国内球员最高合同工资限额,超过该金额的球员将不予注册。

  去年年底,中国足协在职业联赛总结大会上公布了俱乐部支出限额、投资人注资限额等“四大帽”,同时限定中超球队国内球员的最高薪。今年11月20日,中国足协发布《中国足球协会关于各职业俱乐部暂缓签署球员工作合同的通知》,新一轮的限薪政策呼之欲出……

  限薪的目的在于推动俱乐部的财务健康发展,这是维持俱乐部乃至联赛长期、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。但现状却难以令人乐观,据了解,中甲中乙俱乐部欠薪已不是个例,个别中超俱乐部也开始出现此类问题。球员市场虚火旺盛,众多俱乐部在财务方面遇到难关。

本文来源:https://www.ttzb.cc/zuqiu/21272.html

郑重声明:<人民日报把脉中超:治理标本齐下 限薪需配套措>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